那这些现金贷到底是怎样突然出现的呢?

小菌就带你叨唠叨唠:

漂洋过海的现金贷

part1:洋货?泼来品?

早在1900年,美国就有放贷者以低于工人工资水平的价格提前从工人手里购买获取工资的权利。

工人以未来工资在当下折现,这就是早期的“发薪日贷款”(Payday Loan)

1980年开始的美国金融危机,导致小型社区银行破产,小额贷款开始爆发,“发薪日贷款”虽然利率高,但正好符合人们的需求。

最高峰时期,“发薪日贷款”的门店达到22000多家门店,这可是比星巴克咖啡馆和麦当劳餐厅还多。

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国内的“现金贷”至少80%以上是由线上支出的,通过大数据覆盖了更广泛的人群,与国外纯种的“发薪贷”其实关联度并不高。

part2:“现金贷”这个词谁发明的?

说到这个咱们要了解下之前的行情,因为有新的词汇出现,必然会有相对应的事件发生。

首先,2007年拍拍贷正式成立了,P2P开始浮出水面,不过当时依旧是以线下大额借贷为主,P2P也充当的是中介的服务,一般不直接参与借贷。

其次,2009年国家开始严控大学生信用卡,伴随电子商务爆发,各类消费金融平台出现,网上借钱购物的方式也开始爆发出来。

最后,借钱买东西,升级到不如直接借钱,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不是更好?

2015年,在腾讯上开始试运营的“QQ现金贷”,正式成为行业的代名词——“现金贷”。

(“QQ现金贷”也就是现在的已经在美上市的“信而富”)

part3:这两年的现金贷

关于现金贷正式的监管是从2017年末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一纸发文开始的。

从监管条例里面咱们聊聊这两年的情况:

part1:资金

首先,放贷要有钱啊,之前现金贷的资金来源很多,包括自有资金,也就是说我家里有矿,我有钱,我爱怎么放就怎么放。

现在不行了,自有资金不能直接放款的,不符合规定,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信托、资管)不得违规参与。

So,啥叫不违规,得有小贷牌照嘛,这不牌照价格又涨了~正规的钱没有,自己的钱不能直接借,还是的走P2P的模式,中间商赚差价。

行!那就接P2P理财端,虽然贵,但至少有钱啊,然而今年P2P暴雷开始,又掉进大坑,这就出现了现在大多数现金贷平台放贷量巨减。

国家监管向来是一刀切,一个洗刷的过程,洗到最后还能活下来的就是最后的胜利。

part2:利率

36%!还必须要折算成年化明确披露。

不同现金贷平台的利率可谓是天差地别,不过套路几乎是一样的,总费率=基础利率+管理费+手续费+逾期费。

所以,明面上低于36%,实际远远不止36%,比较好的平台年化一般在30%-60%之间,这都算是比较良心的了。

为啥?因为成本高啊,逾期率高啊,利率能不高么~

P2P理财平均收益10%左右,信用卡利率万5(年化18%计算),成本不可能低于10%,坏账率不可能低于银行,再加上运营成本、推广成本等等,36%的年化我估计这个平台赚不来几个钱~~

虽然禁止各类砍头息,禁止高额逾期罚息和滞纳金等,但平台随风而动,依旧推出了VIP、商城购物等付前期费用的方式,来额外赚取。

part3:催收

监管规定不得通过暴力、恐吓、侮辱、诽谤、骚扰等方式催收贷款,催收其实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不仅仅是现金贷业务,其实银行催款也是这么干,那为什么在现金贷上面反馈这么激烈呢?

我想有两点原因,一个是催收这个行业的确因为现金贷火了一把,随着放贷业务的激增,催收业务也随之暴增,各种外包团队、公司的出现,在没有明确的国家规定的情况下,只为做业绩而疯狂催收导致的。

二是部分借款人因为深陷网贷、套路贷无法偿还导致的悲剧以及裸贷等社会现象的发生,同时在目前新媒体强大的攻势下,也是在网上火了一把。

当然不排除部分借款人不想还款借此发挥~小编之前还付费进入过反催收QQ群,那讨论的是一个激烈,看看就好,不敢说话~~

好了,今天先说这么多,也该吃饭了,也欢迎大家的讨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