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佛大学进行3年多博士后研究工作,他为何选择到重庆?
虽然两款芯片的设计已有新的突破
且均有巨大的产业化潜力
但他的目标并不止于此
石匆选择了高速类脑脉冲神经网络芯片设计这一个方向,希望能够将这两款芯片的类脑识别与运动感知两个功能整合在一起,这样芯片在功能上就更接近人的大脑,以便胜任更多的应用场景,比如场景识别、文字理解、异常监控、实时人机交互、工业自动化、智能驾驶等等。
目前,国际上在该领域均有所欠缺,他打算利用半导体工艺技术的优势和人工智能理论的发展,设计出真正实用化的类脑神经网络芯片,促进国家和重庆集成电路、微电子、半导体等行业的发展。
“重庆的政策支持为研究发展提供了可能”
并非出生于重庆的石匆
在哈佛大学进行了3年多博士后研究工作后
缘何选择来到重庆大学?
小新了解到,在哈佛工作期间
他时常通过网络了解国内
在人工智能以及芯片行业的发展情况
石匆发现,重庆这两年在集成电路、半导体等领域的投入资金和扶持力度都比较大。他认为,人工智能在国内外都是比较火爆的行业,如果能把人工智能和芯片行业联合起来,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而重庆的政策支持为这种发展提供了可能。
图 | 重庆大学
在进一步了解中,石匆被重庆大学
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所吸引
他表示,重庆以前很少有大学在研究芯片,但去年在网上了解到重庆大学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它有研究微电子、半导体器件、模拟电路、系统算法的老师,而他是做数字芯片的,如果加入这个团队的话,学院已有的科研链条和平台能够对其研究方向进行完美的支撑。
经过详细了解,今年2月,作为重庆大学“百人计划”学者,石匆加入重庆大学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并成为该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重庆有着很好的产学研平台”
今年刚回来石匆就申请了《重庆市基础研发与前沿探索》中的重点项目,研究的内容就是基于脉冲神经网络的类脑芯片设计。
他选择来到重庆市,来到重庆大学,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为重庆市与重庆大学的相关政策非常吸引人,能大力支持实现上述前沿研究所需的科研和生活条件。
在石匆看来,重庆市对于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视与支持,能吸引更多的人才与公司前来,促进产学研同步推进,实现双赢,从而更好地推动国家集成电路领域发展。同时他还认为,重庆有很好的产学研平台,通过进一步加深产学研融合,能促进重庆市集成电路等产业进一步发展,从而吸引更多外地的投资。
来源:重庆日报 上游新闻
文章欢迎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